丹溪心法 - 痞
痞者有食積兼濕。東垣有法有方。心下痞,須用枳實、炒黃連。如稟受充實,面蒼骨露,氣 ,而心下痞者,宜白朮、山楂、曲 、陳皮;
如肥人心下痞者,乃是濕痰,宜蒼朮、半夏、砂仁、茯苓、滑石;
如瘦人心下痞者,乃是鬱熱在中焦,宜枳實、黃連、葛根、升麻;[鬱熱发之]
如食後感寒,飲食不化,心下痞,宜藿香、草豆蔻、吳茱萸、砂仁;[寒濕]
痞挾血成窠囊,用桃仁、紅花
〔附錄〕
痞者,與否同,不通泰也,由陰伏陽蓄,氣與血不運而成。處心下,位中央, 滿痞塞者,皆土之病也,與脹滿有輕重之分。痞則內覺悶,而外無脹急之形者,是痞也。
有中氣虛弱,不能運化精微為痞者;
有飲食痰積,不能 化為痞者;
有濕熱太甚為痞者。
古方,治痞用黃連、黃芩、枳實之苦以泄之;濃朴、生姜 之辛以散之;人參、白朮之甘苦以補之;茯苓、澤瀉之淡以滲之。既痞,同濕治,惟宜上下 分消其氣。如果有內實之証,庶可略與疏導。世人苦於痞塞,喜行利藥,以求其速效,暫時快通,痞若再作,益以滋甚。
如肥人心下痞者,乃是濕痰,宜蒼朮、半夏、砂仁、茯苓、滑石;
如瘦人心下痞者,乃是鬱熱在中焦,宜枳實、黃連、葛根、升麻;[鬱熱发之]
如食後感寒,飲食不化,心下痞,宜藿香、草豆蔻、吳茱萸、砂仁;[寒濕]
痞挾血成窠囊,用桃仁、紅花
〔附錄〕
痞者,與否同,不通泰也,由陰伏陽蓄,氣與血不運而成。處心下,位中央, 滿痞塞者,皆土之病也,與脹滿有輕重之分。痞則內覺悶,而外無脹急之形者,是痞也。
有中氣虛弱,不能運化精微為痞者;
有飲食痰積,不能 化為痞者;
有濕熱太甚為痞者。
古方,治痞用黃連、黃芩、枳實之苦以泄之;濃朴、生姜 之辛以散之;人參、白朮之甘苦以補之;茯苓、澤瀉之淡以滲之。既痞,同濕治,惟宜上下 分消其氣。如果有內實之証,庶可略與疏導。世人苦於痞塞,喜行利藥,以求其速效,暫時快通,痞若再作,益以滋甚。
0 Comments:
发表评论
<< Home